您当前位置:玄门道教|符咒大全 >> 丹道养生 >> 浏览文章

益气轻身,固肾明目:覆盆子的养生功效

所属栏目: 丹道养生资讯       文章来源:符咒大全

[摘要]覆盆子对肾脏有益,现代人通常直接食用,或者作为制作蛋糕的辅料,食用起来十来方便。覆盆子多,固肾明目,治劳倦、虚劳等。

文/止水

中国自古就有“药食同源”的说法,即食物与中药同源。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将“五味”理论运用在食物之中。本文结合“五果相助”理论,为大家介绍一款苏东坡也十分推崇的时令水果覆盆子,并谈谈其养生功效。

益气轻身,固肾明目:覆盆子的养生功效

五果为助(资料图)

五果为助

在中国人的饮食结构中,以五谷为核心的饮食养生方法深得人们的推崇。《黄帝内经素问》中有:“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这句话提出了“五谷为养,五果为助”的理论。所谓的五果,即枣、李、杏、栗、桃。其中,枣甘,李酸,栗咸,杏苦,桃辛,五味入五脏。

《内外伤辨惑论》中介绍了一种名为“升阳益胃汤”的健脾胃汤剂,其中运用了“五果为助”的理论:“若喜食,一二日不可饱食...须薄味之食或美食助其药力,益升浮之气而滋其胃气,慎不可淡食以损药力,而助邪气之降沉也。可以小役形体,使胃与药得转运升发;慎勿太劳役,使气复伤,若脾胃得安静尤佳。若胃气稍强,少食果,以助谷药之力。”这里便是用“薄味之食或美食“、“食果”的方式以助药力,达到相辅相成的作用。

覆盆子

说起“覆盆子”,大家可能不太熟悉,但读过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会有些印象,其中写有:“如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葚要好的远。”

益气轻身,固肾明目:覆盆子的养生功效

覆盆子(资料图)

这里的覆盆子,现代人在水果市场上通常称作“树莓”。《本草纲目》中有:“覆盆子,释名奎,西国草、毕楞伽、大麦莓、插田包、乌包子。气味甘、平、无毒。”

关于覆盆子的名字,历史上有很多讨论,集中在它与“蓬”的关系上。

《证类本草》中有“陶隐居云:蓬是根名,方家不用,乃昌容所服以易颜者也。覆盆是实名,李云是莓子,乃似覆盆之形。而以津汁为味,其核微细。药中用覆盆子小异。此未详孰是?唐本注云:覆盆,蓬,一物异名,本谓实,非根也。李云莓子,近之矣。其根不入药用。然生处不同,沃地则子大而甘,瘠地则子细而酸。此乃子有甘、酸,根无酸味。陶景以根酸、子甘,将根入果,重出子条,殊为孟浪。今注蓬,乃覆盆之苗也,覆盆,乃蓬之子也。”

结论是,“覆盆子”和“蓬”是同物异名,是同一植物的不同部位。在民间的叫法很多,在浙江台州称作“葛公”,绍兴的嵊州称作“葛公葛婆”。

养生之效

益气轻身,固肾明目:覆盆子的养生功效

千金翼方(资料图)

覆盆子,在孙思邈的《千金翼方》中有:“覆盆子味甘平无毒,主益气轻身,令发不白,五月。”这句话说明了覆盆子“益气”、“令发不白”的特性及采摘食用的时间。

《本草衍义》里,进一步介绍了其名字的来历:“其味酸甘,外如荔枝。樱桃许大,软红可爱,失采则就枝生蛆。益肾脏,缩小便,服之,当覆其溺器,如此取名。食之多热,收时五、六分热便可采。烈日曝,仍须薄绵蒙之。今人取汁作煎为果,仍少加蜜,或熬为稀汤,点服,治肺虚寒。采时着水则不堪煎。”

益气轻身,固肾明目:覆盆子的养生功效

覆盆子可用于制作蛋糕(摄影:隐琢)

覆盆子对肾脏有益,《本草便读》中写有:“覆盆子,入肾兼酸苦之功。治专固摄。益下有封藏之力。味属甘温。覆盆子因此子形似覆盆。故名。凡藤蔓之子。皆可并入肝肾。味甘而酸之品。皆能补而兼固。此物甘酸而温。其能补摄肝肾可知。下焦固则遗滑等证皆可愈耳。覆盆入肾经血分。能温补命门。益精固下。阴不足而相火旺者不宜。”

现代人通常直接食用,或者作为制作蛋糕的辅料,食用起来十来方便。覆盆子多,固肾明目,治劳倦、虚劳等。

益气轻身,固肾明目:覆盆子的养生功效

《覆盆子赋》行书(台北故宫博物院)

苏东坡手书《覆盆子赋》帖中写有:“覆盆子甚烦采寄,感怍之至。令子一相访,值出未见,当令人呼见之也。季常先生一书,并信物一小角,请送达。轼白。”

此书为苏东坡被贬黄州时,写予好友陈季常。苏东坡重视养生,爱吃此物,曾写有:“药方付徐令去,惟细辨。覆盆子若不真,即无效。前者路傍摘者,此土人谓之插,三四月花,五六月熟,其子酸甜可食,当阴干其子用之。今市人卖者,乃是花鸦莓,九月熟,与《本草》所说不同,不可妄用。想子已寄君猷矣。”

注重饮食养生的朋友,可以选择在这个季节选购一些,以达“固肾明目、益气轻身”之效。

(编辑:西铭)

酒与道:从稽下祭酒到天师道“祭酒制”

本文为腾讯道学独家稿件,文/止水,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喜欢该类内容欢迎上微信关注“腾讯道学”微信公众号!(文章作者观点与立场,不代表腾讯媒体的观点与立场。)

以上就是益气轻身,固肾明目:覆盆子的养生功效的全部内容。更多丹道养生资讯,请关注玄门道教|符咒大全丹道养生资讯频道!
相关阅读
最新文章
图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