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玄门道教|符咒大全 >> 道学苑 >> 浏览文章

救民疾苦 主灸百病:艾灸与道医养生

所属栏目: 道学苑资讯       文章来源:符咒大全

[摘要]艾灸产生于我国的远古时代,经过千百年的传承一直延续至今。在其发展历程上,道教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使得艾灸成为宝贵的医养资源和文化资源,在新的历史时期发挥着新的作用。

文/止水

“针”与“灸”,并称“针灸”。在灸法中,艾灸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预疾保健、医学养生的方式。

本文从“灸”的造字结构出发,结合“天长地久”一词的来源,来看艾灸与道教的关系,最后给大家几位道教历史上著名的灸师。

灸,久也

救民疾苦 主灸百病:艾灸与道医养生

灸(资料图)

灸,金文上面一个“久”,下面一个“火”,表示用香草长时间熏烤人的穴道。古代多用“久”字,杨树达先生在其《积微居小学述林释久》一文中写道:“古人治病,燃艾灼体谓之灸,久即灸之初字也。”久这个字,是“灸”的本字,甲骨文形如一个人的小腿上作针灸。

救民疾苦 主灸百病:艾灸与道医养生

天长地久(资料图)

我们常用的“天长地久”一词,源于《道德经》:“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道藏》收录的杜光庭的《道德真经广圣义》中注解为:“欲明无私无心,则能长能久。结喻成义,在乎圣人后身外身、无私成私尔。天以气象故称长,地以形质故称久。积气为象,象虚也;积块为形,形实也。”

此书是杜列举了历代的《道德经》注解,其中也道出了做人长久的标准,即无私心。现代人多以此词来表示男女之间的感情如天地般长久,“无私心”倒是给了很多的启示。

天下重之

救民疾苦 主灸百病:艾灸与道医养生

蕲艾(资料图)

古代灸法,用得最多的香草为艾草,又名萧茅、冰台、灸草等,其中郭璞注为“艾蒿”。艾草在我国大量种植,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曾言蕲春的艾草为最好:“近代惟汤阴者谓之北艾,四明者谓之海艾,自成化以来,则以蕲州者为胜。用充方物,天下重之,谓之蕲艾。”

现如今在湖北黄冈蕲春,蕲艾种植成为当地的支柱产业之一,也是地方文化旅游的重要标志。

救民疾苦 主灸百病:艾灸与道医养生

艾叶(资料图)

艾叶,为艾草的叶,其性温,味苦,理气血,逐寒湿。艾叶的使用,需要用干叶。《纲目》解释为:“凡用艾叶,须用陈久者,治令细软,谓之熟艾,若生艾灸火,则伤人肌脉。”

如果用生艾,就会伤人。平时使用时候,可将艾叶洗干净,放入石臼中捣烂,取白者再捣,然后到柔烂如绵,再将其焙干。现代人多制作成艾条,配上简单的灸具,使用起来十分方便。

道教与艾灸

救民疾苦 主灸百病:艾灸与道医养生

孙思邈(资料图)

说起道教与艾灸,两个人不能不提:孙思邈与鲍姑。在《千金翼方》中,孙思邈详尽介绍其功效及采摘的时间:“味苦微温无毒,主灸百病,可作煎,止下痢吐血下部翎疮妇人漏血,利阴气,生肌肉,辟风寒,使人有子,一名水台,一名医草,生田野,三月三日采暴干,作煎勿令见风。其五月五亦好,仍不及三月三者”

这里明确指出五月五端午时的艾草不及三月三。

救民疾苦 主灸百病:艾灸与道医养生

艾灸盒(资料图)

此外,孙思邈所创的艾灸器具“苇筒”对后世的灸具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卒中风口,以苇筒长五寸,以一头刺耳孔中,四畔以面密塞,勿令泄气,一头纳大豆一颗,并艾烧之令燃,灸七壮,瘥。”意思是用“苇筒”放入耳中,用艾灸可以治愈中风后的口歪。

日常生活中,什么人不能用艾灸?孙思邈也有提及:“凡微数之脉,慎不可灸,伤血脉焦筋骨。凡汗以后勿灸,此为大逆,脉浮热甚勿灸。”这句话指出,脉象微弱、流汗以后以及脉浮热三种情况下,不能用灸。

救民疾苦 主灸百病:艾灸与道医养生

鲍姑像(资料图)

与艾灸紧密相关的,还有中国道教史上的第一位女灸学家:鲍姑。《太平广记》中写道:“鲍靓女,葛洪妻也。多行灸于南海。”鲍姑为南海太守鲍靓的女儿,从小随父亲学习炼丹与行医,后与葛洪结发。

鲍姑的灸法常被认为记录在葛洪的《肘后要急方》中。书中提及对于普通人而言,艾灸很容易上手:“用之有效,不减于贵药。以死未灸者,尤可灸也。”同时,书中也开创了“隔物灸”的灸法。

救民疾苦 主灸百病:艾灸与道医养生

广州三元宫鲍姑殿(资料图)

坐落于广州市越秀山南麓的三元宫的鲍姑殿,是后人为纪念这位行医女仙所建。殿内有两幅楹联,写有:“妙手回春虬隐山房传医术,就地取材红艾古井出奇方”、“仙迹在罗浮遗履燕翱传史话,医名播南海越岗井艾永留芳”。其中“红艾”,又称鲍姑艾,是一种生长在越秀山的一种艾草。

“古井”,在越秀山以西,《嘉庆一统志广州府一山川》中写道:“鲍姑井,在番禺县北越秀山之西。相传晋鲍靓女葛洪妻所汲处。”

艾灸产生于我国的远古时代,经过千百年的传承一直延续至今。在其发展历程上,道教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使得艾灸成为宝贵的医养资源和文化资源,在新的历史时期发挥着新的作用。

(编辑:西铭)

桑葚与养生:生津止渴通气血

本文为腾讯道学独家稿件,文/止水,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喜欢该类内容欢迎上微信关注“腾讯道学”微信公众号!文章作者观点与立场,不代表腾讯媒体的观点与立场。)

以上就是救民疾苦 主灸百病:艾灸与道医养生的全部内容。更多道学苑资讯,请关注玄门道教|符咒大全道学苑资讯频道!
相关阅读
最新文章
图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