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玄门道教|符咒大全 >> 玄门道教 >> 浏览文章

郑观应与道教丨仙道补天地之缺、济儒道之穷

所属栏目: 玄门道教资讯       文章来源:www.fuzhou888.com

[导读]在郑观应看来,儒、释、道的理是相通的,但道教的境界要高于儒和释。他认为儒与道,其源虽同而流不同。儒之道不外乎日用伦常,修、齐、治、平,皆中庸也。仙之道实足以补天地之缺,济儒道之穷。

文/张秀莉

郑观应(1842-1921),本名官应,字正翔,号陶斋,又号居易、杞忧生,别号待鹤山人,道号有三:虚空、通济、一济。郑观应作为“中国近代最早具有完整维新思想体系的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早已为学界所熟知,由于其著述内容包罗丰富,故从不同角度研究其商战思想、经济思想、外交思想、教育思想、人才观等方面的成果数以百计。但是相比之下,对郑观应的道教信仰研究却很少,至于其信仰与经世实务的关系研究更付诸阙如。某些研究郑观应道教思想的成果中,曾提出郑观应道教信仰的终极关怀不限于自身逍遥,而是中国的前途。但对于这一关怀对郑氏经世实践的影响及二者关系未有提及。

一、儒释道本源相通<?xml:namespace prefix = o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

根据郑观应对自己开始学道的各种表述推断,他访道的时间与到上海学贾的时间差不多,即在17岁前后。从此以后,他矢志不渝的精神追求和奔波劳顿的经世实践就构成了他60余年生活的主要内容。正如马克斯韦伯曾指出的:“宗教形态一旦塑成,便会对所有异质性阶层的生活样式产生相当广泛的影响。”对于个体而言,宗教信仰与行为实践之间的关系密不可分。而厘清郑观应的道教信仰与经世实务之间的关系,对于全面客观地评价其人其事具有重要意义,可避免简单地将其“因果善报”视为迷信、“成仙救世”看作荒谬、“设立修真院培养人才”视作幻想,从信仰与实践相反相成的变动中去理解郑观应思想主张与他所处时代的关系。

郑观应与道教丨仙道补天地之缺、济儒道之穷

认为儒、释、道三者一理、本原相通(资料图 图源网络)

郑观应出身于书香门第,祖父郑鸣歧是一位“不屑以寻章摘句为能”的封建文人,父亲郑文瑞虽饱读诗书但没有取得功名。郑观应从小即在父亲的指导下读孔孟经书和学习应试用的八股文,因为应童子试未中而到上海学贾。郑观应学道的原因,据其自己的说法是童年时因患疾病,自念“人为万物之灵,岂有寿不如龟鹤”者,于是锐志求道,凡三教经诗、诸子百家、占卜术数之学,靡不研究。正是这一缘起决定了郑观应道教信仰的特征之一:即认为儒、释、道三者一理、本原相通。而对西方的耶稣教则不以为然,认为它自相矛盾、支离穿凿。

二、正心、修心、明心

郑观应对于儒、释、道三教的理解,是他悟道的核心,对此多有论述。他认为自己在《危言道术》编和《三教归一不外一理》一文中,所讲都是三教穷理、尽性、以致于命之学。儒曰“正心”,道曰“修心”,佛曰“明心”。说法虽然不同,道理都是一样的。然其所以载理、入理、见理者,总不外乎正心、修心、明心。圣贤仙佛所以异于人者,异其心者也;圣贤仙佛之所以与人同者,同其理者也。他还提出老子之道固与儒、释一贯,以清净无为立教,以慈俭自下建宗,以归根复命、返虚归朴为究竟。其言曰:“无为而无不为。”《论语》曰:“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金刚经》云:“一切圣贤皆以为无法而有差别。修齐治平皆宜师之。”或问:“仙、佛之道所重者何处?”曰:“佛经重在楞严之闻思,仙经重在南华之心斋,儒经重在易之习坎。其实闻思即习坎,习坎即心斋。文虽殊,义则同也。孔、颜问答,惟道集虚。虚者心斋也。观世音从闻思修入,方获圆道。”至于三教的分野,他认同张三丰的说法“圣经次节,乃儒、释、道三教,入门初基由定而至,得其途乃分。踏实一切者孔门也,空诸一切者牟尼也,超乎一切者太上也。”

郑观应与道教丨仙道补天地之缺、济儒道之穷

儒曰“正心”,道曰“修心”,佛曰“明心”(资料图 图源网络)

郑观应批评世人“不体圣人之心一、而天下之道同,互相非是,各尚所闻,专门分宗,口诵尧之言,心行桀之行,惟慕浮名,罔知道学。或以为仙佛皆先世宿缘,为己所限;或云但得真仙亲手提携,便可立地成佛,不知自修;或不遇真师自负聪明,将其经旨妄加笺注,虽强名略同而至道殊邈,骈词丽句反失本真。”他认为孔子的“诚意修身”之文,孟子的“存心养性”之训,之所以略而不详,是想正伦纪纲常之事,施仁义礼乐之教,因此对于金丹之道未尝显言,仅以命学寄诸易象、性功混诸微言而已。

三、仙道补天地之缺、济儒道之穷

在郑观应看来,儒、释、道的理是相通的,但道教的境界要高于儒和释。他认为儒与道,其源虽同而流不同。儒之道不外乎日用伦常,修、齐、治、平,皆中庸也。仙之道实足以补天地之缺,济儒道之穷。郑观应道教信仰的第二个特征是:以救世为目的。无论是早期以因果报应的事例劝善抑恶,后期希望修炼成仙以消弭世界战争,还是设立“修真院”培养统治世界的“治人”,都源于他对现世问题的关怀和思考。郑观应“浮云世事如苍狗,为救灾黎且学仙”的诗句即表明了他的心迹。这一点将在下文中展开论述。

对于这一特征,夏同曾有过精辟的论述,他评价郑观应最富于宗教思想,壮年豪侠有奇气。并指出“神仙家有两个支派,其一持厌世主义而仅为自了汉;其二持救世主义而自度度人。如前之说,其人虽仙无裨于世,是方技家而非宗教家也;如后之说,大都由任侠而入于神仙者。纵不即仙,而抱此高尚纯洁之理想,或见之于行事,或著之于寓言,其足以感发当世之心思,而变化其气质者盖不少矣。待鹤山人殆其流亚欤!”这一评价可视为对郑观应信仰的知己之论。

郑观应与道教丨仙道补天地之缺、济儒道之穷

一如治国也。国家太平,虽有良将,无所用之,故无为(资料图 图源网络)

郑观应道教信仰的第三个特征是:主张性命双修,以修心为首要功夫。他对道教修心炼性之道念念不忘、参悟深刻。他认为炼丹先要炼心,继以采取火候。而炼心之法以静观为宗,静中之观有观无物,观中之静以静而动。他读《心经注解》十数种的体会是:“人能心死,元神即活,须无所住以生其心,惟宜致寂致虚而致无者。道心微,人心危,圣圣相传,不离返照。孔云知止,释号观心,老云内观,皆此法也。”他曾读《性理全书》、《五子近思录》、《唱道真言真诠》诸丹经,皆言修心炼性为修道彻始彻终功夫。

至于道教教义中的阴阳之道,他认为道与术不外乎阴阳,惟分先天后天、有为无为而已。高真所谓“性以道全,命以术延”,圣修两语尽之矣。何谓道?一如治国也。国家太平,虽有良将,无所用之,故无为。何谓术?国家不靖,苟无良将,何能治平?故有为。因此,立志学神仙,首先要端正品性,先要炼心性,“三空”师从佛教和老子的主张,“四勿”遵从孔、孟的教诲,“采外药”则在其次。

从郑观应道教信仰的要旨及特征来看,不仅与经世实务并非完全对立,而且对其经世实践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编辑:孟淅)

郑观应与道教丨仙道补天地之缺、济儒道之穷

(本文由腾讯道学独家编辑整理,文/张秀莉,选自《江西社会科学》1991年第6期,原名《论郑观应的道教信仰与经世实务之关系》。)

以上就是郑观应与道教丨仙道补天地之缺、济儒道之穷的全部内容。更多玄门道教资讯,请关注玄门道教|符咒大全玄门道教资讯频道!
相关阅读
最新文章
图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