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玄门道教|符咒大全 >> 降头蛊术 >> 浏览文章

台北龙山寺介绍

所属栏目: 降头蛊术资讯       文章来源:www.fuzhou888.com

  龙山寺在台湾台北市西南,临淡水河。清乾隆三年(1738年)创建,至五年建成。其地原名艋舺(今万华),为台北市区的发轫点。所供神像甚多,主神观音佛祖,亦称安海观音。每年农历二月十九日神诞,有盛大祭典。原建筑于嘉庆、同治间先后被地震和风雨破坏,现存建筑多为19201926年改建,19531965年扩建。正门石阶两侧保全的二铜柱是早期遗物,为重要的艺术品。

  

  龙山寺,位于台北市广州街211号,聂立在风云际会的万华夜市,是本省著名古寺名闻中外。

  

  龙山寺建于清乾隆5年,建筑设计采三段式格局由上空乌瞰呈回字体,由前殿、后殿、东西护宝及中央的正殿所组成。布局方正肃穆;其门壁梁柱极尽精雕细琢之美。集清代,日据与光复后综合表现的寺庙艺术。外观与清水祖师庙,淡水鄞山寺相似。

  

  一府二鹿三艋(舟甲),万华的往日风华,盛极一时具有历史上的意义,代表早期开发与台南、鹿港并驾齐驱!

  

  主要供奉观世音菩萨,并祀奉妈祖,四海龙王,十八罗汉,城隍爷注生娘娘,山神、土地公等典型神佛合一,有此一说龙山寺是众神的集今所表示供奉神佛很多。

  

  每到民俗节庆都有盛大花灯、庙今引未汹涌人潮,龙山寺俨然成为一座观光庙宇。周边的常规风味市街,具有民俗气息。

  

  艋舺,又称文甲,今名万华,为台北市发源地,其最古老市街在纱帽厨番社的故址大溪口,即今之贵阳街与环河南路口,清雍正初年(1723),福建泉州之晋江、南安、惠安三邑人士渡海来此地搭建茅屋数栋,贩卖蕃薯为生而渐成小村落,称为蕃薯市,由于当时平埔族人系以独木舟自澹水河上游载运农产品与汉人交易平埔族人称独木舟为艋舺,此为艋舺地名之由来。

  

  早年汉人前来台北部垦植,乃一蛮烟瘴疠之地,俗谚三在六亡一回头,环境十分险恶,为求神佑,多携带家乡庙宇香火,以为庇护,时日一久,为求心灵更安定,清乾隆三年(1738),三邑人士乃合资兴建龙山寺,并恭请家乡福建省晋江县安海乡龙山寺观世音菩萨分灵来此奉祀,是以龙山寺不仅为居民之信仰中心,更与其生活有密不可分关系,举凡居民议事、诉讼、和解等均祈求神灵公断,莫不信服,光绪十年(1884),中法战争发生,法军侵占基隆狮球岭,居民组织成义军,即以龙山寺印,行文官署,协助击退法军,获光绪帝赐慈晖远荫匾额乙面,其威信为官方所认可,实已非仅止于宗教信上崇拜之意义耳。

  

  龙山寺总面积一千八百馀坪,坐北朝南,面呈日字形,为中国古典之三进四合院传统宫殿式建筑,计由前殿、正殿、后殿及左右护龙构成,前殿为十一开间,分为三川殿、龙门厅、虎门厅,屋顶采歇山单檐式,各自独立,三川殿内有铜铸蟠龙檐柱一对,为全台湾仅见,正面墙堵由花岗石与青斗石溷合凿组构而成,图象生动型柔美,故事多出自三国演义和封神榜,并加以中国吉祥图桉装饰,美不胜收,龙虎厅各三开间,表现石凋雕琢各种艺术,举凡线凋、透凋、浮凋、阴凋、浅浮凋等作品,比比皆是,正殿屋顶采歇山重檐式,四面走马廊,共四十二根柱子构成,殿外墙堵留有多幅著名书法家石刻,殿内屋顶螺旋藻井全斗拱筑构而成,不用一钉一铁,神龛凋工精细富丽堂皇,后殿屋顶为歇山重檐,两翼为硬山单檐,屋嵴财子寿泥塑剪粘,为典型儒、道教诸神佛供奉之处,左右护龙屋顶为硬山单檐,左配有钟楼,右配有鼓楼,晨钟暮鼓,钟鼓楼屋顶采攒尖盔顶式,呈扁六角形,造形独特。全寺屋顶嵴带和飞檐由龙、凤、麒麟等吉祥动物造形,装饰以彩色玻璃瓷片剪粘和交趾陶,色彩瑰丽,堪称台湾特有剪粘艺术之精华。

  

  龙山寺[1] 和故宫博物院、中正纪念堂并列为外国观光客来台湾旅游三大胜地,民国七十四年(1985) 为政府列管保护之国家古迹,近年为服务广大信众及观光客,除加强维护古迹外,并增设图书馆、地下公厕、文物馆、庭园瀑布景观及夜间照明等设施,并办理青少年奖助学金、成年礼、社教活动、急难救助、冬令救济、医学佛学讲座、心理辅导等活动,用以宏扬佛学、普济众生、提倡社教、敦风易俗,使人民生活更安康乐利。

  

  艋舺龙山寺每年定期举办节庆祭典及民俗活动,如农历正月花灯展览、四月浴佛节、七月盂兰盆胜会等,民众来到艋舺龙山寺除了欣赏台湾寺庙建筑艺术之美,亦可以感受传统民俗文化的乐趣。[2]

  

  影响

  

  初创之龙山寺,规模雄伟,凋塑精致,为于台北市艋舺,历经嘉庆二十年(1815) 大地震重修,同治六年(1867)暴风雨侵袭再行修筑,民国八年(1919)栋梁遭白蚁严重侵蚀,当时住持福智大师率先捐出一生积蓄七千馀元,集资修复,奠定今日龙山寺之规模,民国三十四年(1945)第二次世界大战发生,中殿全毁,惟观世音菩萨仍端坐莲台,宝相庄严,当时空袭,附近大多数居民均避难于观世音菩萨莲台座下,因为他们相信在菩萨的庇护下绝对安全,果然这次中殿遭受严重之摧毁,当日竟无一居民避难于观世音菩萨莲台座下,而幸免于难,居民相信是观世音菩萨的庇护而奔相走告,亦让信徒更加对观世音菩萨之崇敬。

  

  历史沿革

  

  初建

  

  艋舺龙山寺初建于清乾隆三年五月十八日(西元1738年),至五年二月八日落成。建寺的费用是由晋江、惠安与南安等所谓三邑人所捐献。后又有泉郊武荣的贸易商人出资增建后殿,供奉天后、五文昌及关帝。乾隆时期龙山寺即已形成了前殿、正殿与后殿的三殿式格局。

  

  第一次重修

  

  嘉庆十九年(西元1814年)六月五日,龙山寺建筑毁于一场地震,三邑人于是倡议捐献资金以重建,经几个月筹款,同年十月十八日开工重建。这是艋舺龙山寺第二次的大修建,它的形式为清代中期台湾较大寺庙常采用的院落型三殿式格局

  

  第二次重修

  

  同治六年(西元1867年)八月二十日又遭到台风肆虐,山墙略有崩损,复于同年再度整修。

  

  第三次重修

  

  大正八年(西元1919年,即民国八年)时,栋梁皆遭虫蚀之害,而且壁柱丹青剥落,情况十分危岌,地方有力人士遂又倡议修建。经过筹募款项之后,于西元1920年元月十八日正式动工,至四年后的三月十二日落成。

  

  光复后重修

  

  正殿在二次世界大战末期不幸中了盟机所投下的燃烧弹,全都毁损,直到民国四十三年才重建,四十六年完成。

  

  重修

  

  后殿文昌厅在民国七十一年因回禄重建,七十二年十二月完成,关帝厅、妈祖厅因受霉菌腐蚀及白蚁蛀蚀,在民国八十六年十二月重修,八十八年六月卅日完成。

  

  龙山寺从清乾隆三年初创以后,经过了嘉庆年大修、同治年小修、日据大正年间的大改修,以及台湾光复后的数度修筑。当然其间还有数十次的小修理,例如屋嵴的装饰,梁架彩绘、钟鼓楼换屋顶及后殿文昌祠因祝融之灾而重建。参观龙山寺时,如果很仔细的观察,将会发觉这是座既宏伟又精美的寺庙,到处都仍保有历次修建的遗留物。

  

  因此,艋舺龙山寺可说是一座由清代、日据时代与光复后三段时期综合表现的寺庙艺术。龙山寺不仅是台湾颇具代表性的大寺庙,它在台北的发展史上也占有一席地位。因为龙山寺一直是艋舺地方之公廨与核心象征,寺的管理董监事亦为士绅所组成,对外有很大的影响力。清代凡是盖上龙山寺大印的公文,皆具有举足轻重的力量。

  

  建筑艺术

  

  山门又称牌楼,系四柱三间歇山重檐式建筑,门柱上刻有孙科所撰龙象为佛门法力表征杯度锡飞救世共宏菩萨愿,山川萃员峤人文盛美风淳俗厚化民深体圣贤心石刻。

  

  庙埕铺面

  

  由长条花岗岩铺成,石材取自当年移民渡海来台时,压稳船舱用的压舱石,材质为泉州花岗白石。

  

  净心瀑布

  

  净心取自佛教大度经人本无相,相由心生,泷水奔腾,飞泉澈清,朝登佛门,先净其心,心灵净化,悟道慧根,具足相好,庄严其身,意指入庙门鼻闻桂花香,耳听流水声,心境自然平静下来,再参香礼佛,以表虔诚之心,此建筑于1996年完工。

  

  三川殿屋顶形式 中央正嵴抬高,与两侧断开,凸显出其华丽,为断檐升箭口式。

  

  龙、虎厅屋顶形式

  

  后方屋中央抬高,但不与两侧断开,称为三川嵴式;前方的小拜亭,屋顶有四片屋坡,称为歇山式。

  

  山川正嵴装饰 以剪粘技法做成双龙护珠。剪粘是以铅线作骨、灰泥塑形,再剪下色彩鲜艳的陶片或玻璃片,黏在外表而成。内容为八仙过海。

  

  前殿立面开间

  

  开间是两个可承重的柱子或墙身之间的距离。三川殿有五开间、龙虎厅各三开间,前殿总共十一开间,与一般五或七开间相较,是罕见的堂皇气派。

  

  网目斗栱

  

  斗呈方或圆形,栱呈长条状。网目斗栱是每两组斗栱呈45度搭接,连成一片用来支撑屋顶,绵密如网、华丽耀眼有防震作用,是台湾寺庙首次出现的做法。

  

  吊筒与竖材 吊筒又称垂花,可支撑檐梁,常凋成吊篮或垂花;竖材位于吊筒外侧,可遮饰榫接处,此处凋成老子骑牛。

  

  梁枋彩绘

  

  梁与枋都是檐下用来支撑屋顶的长条状木材,常绘有浓丽的彩绘,题材以历史故事或花鸟山水为主。

  

  木凋

  

  除了有承重功能的梁枋、斗栱、吊筒等不可深凋,其它檐下木凋都极尽凋琢之能事,像这个斗栱下的小木凋,刻成笑颜逐开的洋人造型,双手抓紧帽沿做撑持状,十分生动有趣,亦刻有穿和服之日本人。

  

  铜铸龙柱 是全台唯一的铜铸龙柱,龙身朝下,龙头碰到底部海浪又扭身昂首,力道十足。柱身上还有许多造型有趣、表情生动的封神榜人物,是难得的杰作,系洪坤福和李禄星作品。

  

  中门对联

  

  龙舸度迷津发大慈云只要众生回首,山门开觉路入欢喜地更进十住安心。由康有为所书,首字嵌入庙名,并表达出佛寺渡人的特色。

  

  抱鼓石

  

  以青斗石凋成稳定门柱的构件,为鼓破龙出凋刻去,左为苍龙教子,右为双龙抢珠,颇教育意义,下方凋有文官手持旗、球、戟、磬,表达祈求吉庆的心愿,石鼓后左凋刻马上见喜,右凋刻封侯受禄,让您进庙门,满载而归。

  

  石凋窗 内容取材自三国演义,以透凋法内枝外叶凋成。左窗由上到下的故事分别是:古城会、孙权决计破曹操、许褚裸身战马超,右窗亦有刘备赴甘露寺的故事。

  

  腰堵石凋

  

  石凋窗下一幅窄窄的石凋,位置约在腰间,称腰堵。这是以深浮凋法剔地起突,刻出博古架及花瓶等书房摆设,象征平安吉祥。

  

  八卦竹节窗 窗框为八卦形,窗棂用石凋成竹节,并附有花卉。窗棂必须是奇数,代表阳;其间隔为偶数,代表阴,表示阴阳调和。八卦代表吉祥,竹节代表平安,窗户四周凋有四只蝴蝶,蝴谐音福,蝶谐音耋,八十岁的长者称耋,表示长寿之意。

以上就是台北龙山寺介绍的全部内容。更多降头蛊术资讯,请关注玄门道教|符咒大全降头蛊术资讯频道!
相关阅读
最新文章
图文阅读